仁爱之心·志愿同行 ——我校志愿服务项目再获佳绩
围观!近日苏州市优秀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出炉!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新特种子计划”志愿服务项目榜上有名!
仁爱学校“新特教种子计划——千名新特教人,公益服务上万残疾儿童家庭”公益服务项目获2019-2020学年苏州市优秀教育志愿服务项目。
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和志愿服务又有什么关系呢?仁爱学校教师队伍一直秉承着“一个伙伴团体、多种服务职能”的理念。仁爱老师们既是教育实施主体,又是志愿服务主体,在职教师皆是注册志愿者。学校努力打造一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团体,成为一名播种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做有专业、有温度、有质量的适合教育。
什么是新特教种子计划呢?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仁爱学校党支部围绕“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牢牢抓住“关键少数”,紧紧依托“扶贫先扶智”的方式方法,致力于为特殊需要儿童和家庭打造一个优质的线上教育平台。在2020年初,突发的疫情也让我们思考,作为一所专业的特教学校,我们能为特殊儿童能做些什么?“新特教种子计划”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就此诞生。
项目组联合了新教育研究院和全国多所特教学校、机构,结成线上同盟。公益服务在疫情期间处于居家学习的特殊儿童和家庭,仁爱志愿服务项目组招募全国千余名新特教志愿教师,培育百余名专业教师,本着众建、共享的公益原则,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制作个性化特教资源,使上万特殊儿童及家庭受益。
我们是如何做的呢?服务在云端·让志愿快一点。团队依托一个中心,建立两个平台:易加新特教平台,抖音新特教平台。疫情期间即使足不出户,在云端也能快速完成知识技能学习的服务。
如何让平台的课程资源更丰富呢?多方招募支持,力求服务万家。早在二月份,仁爱学校“新特教种子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组便发布了招募令,先后有十余家学校、机构加入新特教线上联盟,结成线上资源建设共同体,为特殊需要儿童和家庭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
服务有温度·让志愿暖一点。有了平台和资源,面对冰冷的屏幕,如何让教育有温度呢?我们开展了“四个一”的服务内容。通过一节直播课、一次专家答疑、一场在线学习、一个公益讲座,让志愿服务更暖,让特殊教育有温度。
服务有延伸·让志愿稳一点。如何做到教育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呢?“新特教种子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组培训了一批新特教教师,并且推选出十位入选“江苏省特殊儿童公益导师”在疫情期间为中小学特殊教育提供康复专业支持,力求做到有支持需要,就有及时应答。
同时,志愿服务团队先后结对了湖北孝感市特教学校,持续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课程资源;通过“小手拉大手”结对黄石市大冶市特教学校,让孩子们通过作品和视频为他们加油打气,并通过云端共上队课等活动,保障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效果如何呢?
目前,项目组陆续开展了面向湖北特殊需要儿童及家庭的直播(点播)课堂、第三十个全国助残日新特教成果交流、长三角、珠三角八校联合公益教研培训、新特教直播间专家公益讲座等一系列公益活动。
同时联合公益教师,搭建了新特教线上平台资源库,抖音短视频库。目前,该项目累计服务人次6700余人,公益伙伴学校遍布10余省,线上平台课时量达2000余节,内容覆盖特殊儿童教育、融合教育、家庭教育等多个层面。
仁爱学校“新特教种子计划”志愿服务项目组获得区级疫情防控先进集体,新特教教师有区级“抗疫先进个人”获得者,一名又一名仁爱守护者成长起来,“新特教”力求通过专业的教育公益服务,促进国内残疾儿童教育发展、融合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社会文明进步。
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并不是儿童本身特殊,而是需要的支持环境特殊。让特殊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他们提供一个融合、适切的环境,让他们的特殊变得不再“特殊”,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这条路上有你、也有我。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路前行!
(文字:张紫航;图片:新特教项目组;编辑:梁雅崴;审核:校长室)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