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孩子·每一天的挑战 ——记仁爱学校伙伴1+1志愿服务 “特殊学生自理能力训练家长工作坊”活动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伙伴1+1”志愿服务项目一直以来,以服务残障儿童、服务家长、服务社会为目标,积极开展义卖、讲座、宣传等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10月18日,在学校党支部的引领和支持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指引下,伙伴1+1志愿服务团队以党员教师为先锋,在学校心理小组、家长委员会的帮助下,举办了自理能力训练家长工作坊《遇见孩子·每一天的挑战》。
本次工作坊活动由中共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群超老师主持,张老师有着丰富的班主任经验,在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方面非常专业。张老师就学生自理能力的训练内容选择、训练方法与策略分析、案例分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讲解。在互动环节,张老师请家长自己来谈一谈在教孩子自理技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相关的训练策略和方法。另外,张老师还介绍了几本针对特殊孩子自理训练的适合家庭使用的相关书籍,帮助家长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高效地掌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本次活动有幸有请到了家长委员会成员李红波女士,李女士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通过家校合作,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孩子从自己吃饭、如厕到自己穿衣洗漱,再到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一步一步地成长。李女士基于这些自己的实践和探索,详细讲解了孩子养育过程中自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分析了自己的经验。在场家长纷纷表示,在一些自理训练的难点上很有共鸣,李女士的方法也给了自己很多新的思考。
活动的最后,教务处顾义寒老师以课程观为指引,提出了一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新视角。首先,顾老师介绍了学校的午间生活技能训练课程,提醒家长在家也要将自理训练当做课程看待,做好计划、规范施行;接着,顾老师从家校合作的角度,提出了家校教养方式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的训练原则;最后,顾老师还指出,家庭自理训练要找准学生训练的难点,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训练。立足于新视角,在座家长也能够学着制定自己家庭的自理训练计划。
通过本次工作坊活动,丰富了“伙伴1+1”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为家长带来了更实用、更迫切、更专业的帮助,也进一步践行了仁爱学校党支部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伙伴三人行,仁爱同心圆”的精神。
(文字:顾义寒 图片:顾义寒 编辑:梁雅崴 审稿:项海林)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