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赋能·关键事件启航成长 ——记仁爱学校“仁爱杯”党员三人行公开课教研活动
为深化培智课堂改革,探索特殊教育课堂新样态,2025年4月8日至9日,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开展第9周“仁爱杯”党员三人行公开课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康复教研组袁草香、童婉婷、薛婷、许璟蓓四位老师带来康复训练和心理健康学科的课例展示,由特级教师郑权老师做专家指导,由区级学科带头人唐妍老师做专家评课。
课例展示·“康复-教育-心理”三元整合
活动围绕探究四步教学中“指向行为目标的关键事件”的主题,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
童婉婷老师执教的智部心理健康课《注意力训练营》,在趣味游戏中,通过注意力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视觉注意力、听觉注意力和注意力的抗干扰水平;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仔细看、认真听、排除干扰。
袁草香老师执教的知动训练小组课《课外活动真丰富》,通过跪位移动的康复训练,帮助学生改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增强下肢力量;通过课外活动的体验和描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薛婷老师执教的精细康复个训课《我的地铁》,以“地铁设计”为情境,通过手指力量(夹球粘贴5号线)、纠正握笔姿势(寻找站点)和正确书写(设计地铁),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许璟蓓老师执教的信部心理健康课《成长变变变》,通过“情境代入—自我反思—策略学习—实践强化”的递进式设计,帮助学生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逐步内化挫折应对能力,从而让挫折变成成长的契机。
说课评课·“四维康复链”模式探索
在课例研讨环节,四位教师从关键事件解码、教学设计理念、课堂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说课,系统呈现“知动-精细-心理-社会适应”四维康复链的构建逻辑。唐妍老师肯定四节课的创新性与实践价值,四节课的关键事件设计从主题创设、高频决策、认知重构、多维体验切入各有侧重,知动康复、注意力训练、共情引导等策略具备跨学科迁移价值,为特殊教育课堂提质增效提供新范式。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关键事件的深度解码与创新实践,探索了康复、教育、心理协同育人的可行路径。未来,仁爱学校将继续深化“党员三人行”教研模式,推动“四维康复链”从理论到课堂的全面渗透,助力特殊教育从“单一干预”迈向“全人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关键事件的启航中,收获看得见的成长。
文字:许璟蓓
图片:融媒体
编辑:融媒体 梁雅崴
一审一校:袁草香 二审二校:顾义寒 三审三校:汪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