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仁爱教师>教研天地> 详细内容

教研天地

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新课堂 ——记仁爱学校“仁爱杯”党员三人行公开研讨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4 18:50:56 浏览次数: 【字体:

在人工智能进入特殊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本校中国教育学会课题《“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教学的实践研究》,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开展了第11周“党员三人行”公开课研讨活动,推出三节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课例,涵盖生活技能、社交情感与数学思维培养,为特殊教育领域提供了“技术赋能”的生动实践。

《贺卡》:AI助手激活社交情感表达

杨靖老师的生活语文课以“贺卡设计与赠送”为载体,探索孤独症儿童情感表达与社交规范培养的新路径。课堂引入分级任务设计,针对不同能力学生提供“拖拽式模板贺卡”与“自由创意贺卡”,满足个性化需求。AI助手“小爱同学”嵌入教学全程,学生可随时提问“祝福语怎么写”“格式如何规范”等问题,获得即时支持。

5a7a1ca756df4fceb54296f349a98ceb.jpg

《星光播音社——条形统计图》:项目式学习重塑数学思维

顾义寒老师的生活数学课以“校园播音社”为情境,以“统计本校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为主线,设计项目式探究学习活动。课堂采用三级任务设计:集体任务中,学生合作统计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小组任务中,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小组负责数据分析,有的小组承担统计结果播报;个人任务则聚焦Excel图表制作、统计图AI分析等内容。这种“做中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更是通过挖掘学生优势,增强了其自信心与成就体验。

d80b905e65da4a5ca33146588f621f76.jpg

《我会解决问题——化解冲突》:生成式AI解码社会技能

在张群超老师执教的社会技能课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成为自闭症儿童学习社会技能的“智慧伙伴”。课堂以“化解冲突”为核心目标,通过生成校园冲突场景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分析问题。行为推演环节,学生输入关键词“争抢玩具”,AI即刻生成不同解决策略的后果分析,让学生化身“调解员”,在虚拟场景中练习沟通技巧。

b5a3527b9c7f4fbe929ddf7f9c5980b0.jpg

在说课评课环节,三位老师围绕人工智能、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剖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与不足。指导专家汪辰指出:AI赋能特殊教育需回归“全视角学习”,此次三节课例体现了“全视角学习理论”的核心理念——通过技术激发学生动机、促进多向互动、适配个性内容,从而推动学习的深度发生。同时,他也为三节课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点评,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他希望老师们能从“儿童视角”出发,有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a60a3b41dba34fbf829ea627575197ac.jpg

60614147af824411ab05089eaca4f542.jpg

2afc3c27e0f445b9b640ba4383a85cc7.jpg

a13b193f80fc42e6aa00f4970240225f.jpg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我们希望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精准的支持,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

文字:杨靖

图片:梁雅崴、杨露、张嘉瑜

编辑:梁雅崴

一审一校:马泽阳

二审二校:肖皓月

三审三校:顾义寒


终审:仁爱学校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