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特需学生心理健康,提升融合课堂质量 -----记葛增国名师工作室第二十八次教研活动
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中,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推动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积极响应时代需求,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4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葛增国特教名师工作室第二十八次研修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青春期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通过课例展示、线上评课、专家讲座的形式开展,工作坊核心成员、以及区域普通学校资源教师共同参与。
课例展示,关注特需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节课是由青剑湖实验中学的资源教师彭志琴带来的初一年级心理课《注意力大作战—打败分心小怪兽》。彭老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故事情境,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紧密联系初一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引导学生讨论专注任务的办法。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故事续写、填写任务单等方式,总结出消除干扰、确定目标、规律运动、身体节拍器、战术呼吸、倒计时、放飞杂念、手指操等多项自我管理、专注任务的方法。
第二节课,是由仁爱学校张丹老师呈现了一节面向培智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课《我的能量圈》。张老师首先运用契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同时引导学生对“社会支持”产生关注和思考,接下来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聚焦以及拓展应用等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探索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与维护社会支持系统,为他们顺利度过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奠定基础。
专业评课,聚焦特需学生差异需求
观课结束,巡回指导教师顾耘、张群超分别就两节课上对特殊需要学生的个性化支持做专业点评。两位老师认为,两节心理课基于通用学习设计,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详细的评估,能够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切合学生需求的游戏活动和社交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在自我管理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面的认知,更好地习得和表现出适宜的行为,获得适性发展。
专家讲座,启发AI赋能特教课堂
本次教研活动邀请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皮悦明老师开设专业讲座《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课堂》。皮教授从老师们熟悉的生成式大语言模型DeepSeek、豆包等切入,特别演示了AI辅助工具的应用场景,如教师通过智能系统自动生成教学方案,课堂中实时采集学生微表情数据优化授课节奏,实验课程借助虚拟仿真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生成“与白居易对话”的教学场景。皮教授通过普通教育课堂中人工智能的使用,启发大家利用特殊需要学生视觉学习的优势,创设虚拟情景,借助智能工具,为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架。
春日共研启新思,深耕细研促成长。本次教研活动聚焦青春期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启发了老师们如何给初中、高中阶段的特殊需要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善用、巧用人工智能,助力特殊教育课堂迸发新的活力。专业成长,道阻且长,我们将携手同行,关注学生的真实成长,共同书写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成长的新篇章。
文字:张群超
图片:张丹 张群超
编辑:融媒体 梁雅崴
一审:张梦凡 二审:张丹 三审:汪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